山路弯弯,山脉绵延,辽家坳村坐落在镇远县和三穗县交界处的镇远县。随风舞动的成熟了的水稻玉米,象征着村民对和美乡村的希冀。
7月28日,恰逢辽家坳村“赶场”。村民们赶了早场,有的到村委会来办事,有的则是直达驻村第一书记、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教师张雄的办公室。
张雄工作期间
他们,喜欢称张雄为“雄书记”。
“雄书记,你帮我看看这个低保的问题”“雄书记,我那个厕所改造你帮我指导一下嘛”“雄书记,记得来我们家坐哦”
……
张雄,语言学博士、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教师。2022年8月,张雄积极响应学校对口帮扶镇远县开展乡村振兴的号召,主动请缨来到镇远县辽家坳村,任辽家坳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
张雄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一个农村家庭。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他立志努力学习走出农村。当学有所成后,他总想为乡村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最清楚老百姓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张雄笑着说。
先前的村委坝子,一进院门右手边就是一片杂草地,政府发来的运动器材被静置在那,迟迟没有安装。张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组织村两委干部,开启了驻村工作的第一份工作……将杂草地水泥硬化,在场地中间安置一张铁制的象棋桌,将运动器材安放在场地中,周围建起小花池......这里已然成为了村民们的“运动休闲广场”。村委周围也种上了花草绿植,还开垦了斜坡上的荒地,在地里种上了各种蔬菜。“村里正在开展‘和美城乡四大行动’,村容村貌持续向好。”张雄说。
初来乍到时,张雄心中始终有着两个矛盾——一方面是对基层工作的期待、新奇和渴望;另一方面又是对基层事业的不解、矛盾与纠结。心底的压抑伴随着部分村民对他的“防范”心理,让他在刚下基层的那段时间里被失落与茫然困扰着。“学校工作和基层工作完全不同。”张雄说。
张雄并没有气馁,他想起走出深山不远万里学习深造时的雄心壮志,想起入党时的庄严宣誓,想起辽家坳村和学校对他的热烈期盼。他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顶着烈日下队,走村串寨,与村民交心谈心,尽可能的去更全面的了解人口、住宅、耕地、山水等基本村情。他借鉴全国乡村建设的优秀案例,变通之后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出了一套适用于辽家坳村的治理举措。“驻村工作既复杂又困难,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眼界和学识,锻炼了我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让我在应对工作难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张雄感概地说。
基层是个大舞台,是个练兵场,能够让党员干部百炼成钢,成长为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兵强将。在张雄看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驻村干部,须具备五个条件:要有坚定的政治素养、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张雄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观点。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脚作为丈量辽家坳村的工具,发挥自身作为语言学博士的专业优势,与村干村民建立了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这为他开展驻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对于在驻村工作中所要化解的村民纠纷和要面对的各种情绪。张雄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法宝:“一听二劝三释四建”。即:一是认真倾听村民诉求;二是耐心沟通交流劝导;三是详细解释政策法规;四是定期走访建立感情。经过张雄的反复劝解,村民们在处理纠纷时总能握手言和。
有村民说:“雄书记的心肠好,他很有耐心,跟我们说话细声细语,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着想。”村民们的认可和学校的支持亦为张雄的驻村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张雄将平时主要的工作概括为“守住一条底线,抓住三项重点”。即:守住一条防止返贫的底线。抓住基层党建、安全生产、法规宣传三项重点工作。他常走访、常帮扶监测对象,确保挂包对象不返贫。
在采访当天,笔者随着“雄书记”一同走村入户,外面的气温在32度左右,不断的爬坡上坎让我们气喘吁吁,但张雄始终坚持着不落下一家一户的驻村理念,挨家挨户的普及用电及出行安全知识,排查老旧木屋安全隐患。认真的对每一户人家不断地说,反复地讲。
“用电要注意安全!”“你这个木房子,家里面用火用电要特别小心!”“你儿子家没有人在家,电闸要拉下来。”“骑摩托车出门要戴头盔,坐车要系安全带。”
……
张雄走访村民
在张雄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辽家坳村有了三个明显变化:一是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两委班子凝聚力得到了加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修建了健身广场,安装了路灯。三是村寨软环境方面,村容环境有了变化,村庄变得越来越整洁美丽。
张雄认为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村两委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积极参与“四大行动”,充分激活了建设和美城乡的内生动力。
晚上,张雄又同往常一样,忙着整理工作数据,他的肤色早已改变了曾经的白皙,被烈日晒黑的脸上是坚韧而刚毅的“驻村印记”。
供稿:文学院
文字:严霞、林春丽
编辑:融媒体工作站刘智涵
一审:潘小露
二审:何春
三审: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