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与贵州民族大学共建传媒学院10周年的背景下,为赓续谢六逸先生遗风,启迪后学之德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于2024年11月17日在南校区C3活动中心举办了话剧《黔人六逸》首演。据了解,该话剧耗时8个月进行创作、打磨、雕琢,演出当日场内座无虚席,学校师生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在舞台上的绚丽复苏。
原创话剧《黔人六逸》海报
据了解,2024年是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与贵州民族大学共建传媒学院10周年。10年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弘扬传媒力量。为展示10周年共建成果,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民族大学的支持下,传媒学院组织创作了《黔人六逸》大型话剧。
该剧目是由来自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的专业教师宋波作为导演和主要编剧,集结了80余名同学,来自该学院7个专业、4个年级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组成创作团队。在剧目创作过程中,舞美设计等方面得到了贵州省演出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贵州省话剧团的支持。该剧从今年3月份开始策划,历时5个月的剧本创作以及3个月的剧场排练,最终剧目落成。
《黔人六逸》话剧以谢六逸先生的生平事迹为依据,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谢六逸新闻实验班”青年学生的视角看谢六逸先生之时代,以谢六逸先生憧憬中国未来新闻事业的视角,来讲述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谢六逸先生的故事。
新闻实验班学生对话谢六逸先生
演出伊始,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服饰妆造、灯光声效瞬间将现场观众拉回到往昔岁月,古色古香的道具与逼真的场景还原,每一个小细节的精准把控力求重现当时的历史风貌与文化氛围。
民国时期的新闻学子们
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堪称一绝,他们凭借精湛的演技,细腻的情感诠释,在举手投足间、言谈举止中生动地将各个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令观众仿若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观众时而为剧中人物精彩的对白而喝彩,时而为谢六逸先生的命运而叹息,与谢六逸先生同悲共喜,感受他内心的波澜起伏与精神的崇高伟岸。
谢六逸先生感慨时事
谢六逸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话剧中时间线在不断向前推进,时代局势也在瞬息万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史德”、“史识”、“史才”的新闻理念贯穿全剧。时至今日,其新闻理念依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学子与新闻工作者要细心洞察社会与时代,尊重客观事实,磨炼自身本领,坚持为真理发声,为正义呐喊。
谢六逸教导学生新闻要讲求客观性和真实性
演出结束后,剧组全体人员从舞台后方依次出场向观众致谢,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谢六逸先生的孙子——谢军先生在观看完话剧演出后,在同学们的邀请下走上舞台中央感慨道:“今天的话剧充分展现了我祖辈的气概与风采,我代表我们谢氏家族对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的付出表示诚挚的感谢,衷心祝愿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发展得越来越好!”
谢军先生进行谢幕演讲并送上自己撰写的对联
随后举行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谢六逸新闻实验班”授牌授徽章仪式。仪式上,谢军先生向传媒学院院长钟华授予“贵州民族大学谢六逸新闻实验班”班牌。
谢军向钟华授牌
谢军先生与钟华院长还共同向传媒学院2022级和2023级“谢六逸新闻实验班”赵仕宇、苏园园授予了象征荣誉与责任的班级徽章。
谢军和钟华向学生代表授徽章
谢军先生此行专程为传媒学院准备了新鲜出炉的《谢六逸全集》和他手书的对联。对联上写着:“谢公风采映舞台绚丽 六逸剧作传民大芬芳。”在诵读完对联后,谢军先生解释了对联的两层含义:一是庆祝此次话剧的演出成功,二是期望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能够继续发扬贵州民族大学独特的气息,传承谢六逸先生的新闻教育思想。
谢军诵读对联
演出结束后谢军先生再次表达了对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创立“谢六逸新闻实验班”的感激之情。他说:“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以我爷爷的名字成立新闻实验班,这是贵州的首创,而且已经持续了七年,非常不容易。衷心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跟谢家人一起把爷爷的新闻教育思想发扬光大,为新闻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据了解,2017年秋季学期,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谢六逸新闻实验班”正式开班,经过近7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培养了四届毕业学生,在新闻人才培养探索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供稿:传媒学院
文:尚俊杰、严照欣
图:魏启云
一审:潘小露
二审:何 春
三审:钟 华 邹 璿